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历年真题 >MPA >浏览文章

湖南师范大学MPA硕士研究生复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2020年04月17日 来源:在职考研官网

湖南师范大学MPA硕士研究生复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思想政治理论与公共管理基础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思想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近一年时事政治约占50%公共管理基础约占50%

4)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0-25小题,每小题1-2分,共10-50分

判断题: 20小题,每小题1-2分,共20-4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论述题或材料分析: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案例分析: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部分     思想政治理论(含马克思主义哲学近一年时事政治

1)考试目标

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及一定的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近一年内时事政治有一定了解。

2)考试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和哲学形态的历史发展

哲学和世界观、方法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哲学基本形态的历史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本质和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当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五)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特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局限;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二)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时空观

识记和领会:运动与物质、静止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证明;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错误。

三、意识的起源、本质的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意识产生的三个环节;意识的社会性;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工智能与意识的本质;

(二)意识的结构和作用

意识的结构;意识的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四、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条件、系统、系统论;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复杂多样性;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运动、变化、发展及其关系;新生事物及其不可战胜性;发展的过程性和规律性;

(三)唯物辩证法是普遍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系

辩证法、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和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五、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及其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关系;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内因和外因;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六、量变质变规律

(一)质、量、度 

质、量、度;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二)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质变、量变及其辩证关系;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和复杂性;局部性部分质变和阶段性部质变。

七、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辨证的否定

肯定和否定;扬弃;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二)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八、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一)原因和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因果联系的特点;因果联系的复杂性;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唯物主义决定论;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机械决定论;辩证决定论;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现实的可能;抽象的可能;或然率;

(四)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形式主义;

(五)本质和现象

如何才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九、认识的基础、本质和结构

(一)认识的基础和认识论的基本派别

认识和认识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区别;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的区别;旧唯物主义实践观;唯心主义实践观;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实践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认识的结构和本质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主体和主观的区别;客体和客观的区别;认识的本质;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观点;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观点。

十、认识的过程和方法

(一)认识的基本过程

感性认识及其特点;理性认识及其特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唯理论和经验论;认识的第一次飞跃;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必要性和条件;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条件;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二)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思维;辨证思维;归纳和演绎及其辩证关系;分析和综合及其辩证关系;具体和抽象及其辩证关系;逻辑的和历史的辩证统一;

十一、真理

(一)真理及其基本属性

真理的本质;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的客观性和辨证性;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及其辨证关系;

(二)真理的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和逻辑证明的关系;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非确定性。

十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一)历史唯物主义使社会历史观成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以前旧历史观的缺陷及其根源;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物史观的研究对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二)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的钥匙;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辨证关系;

(三)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的结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也是研究社会历史现象的哲学方法论。

十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行机制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物质利益;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经济结构;经济形态;上层建筑;政治结构;政治形态;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社会形态及其更替。

十四、阶级、国家和社会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

阶级;阶级斗争;阶级的产生;阶级的实质;阶级斗争的根源;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我国现阶段的阶级结构;阶级分析方法;

(二)国家

国家的起源;国家的实质;国体和政体及其关系;国家的历史演变;

(三)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社会革命的根源、条件、类型和形式;社会改良、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的区别;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关系。

十五、社会意识 

(一)社会意识的结构和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个人意识;群体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思想;法律思想;教育思想;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和表现;

(二)社会意识的功能和精神文明

社会意识的功能;社会精神文明;

十六、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一)人的本质

人性;人的社会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人的价值

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实现人的价值的途径。

十七、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和普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在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根据和表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性;

(二)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十八、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社会进步

社会进步的依据和标志;社会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

(二)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和条件。

3)主要参考书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或者与此相似的哲学教材。

时事政治为考试前一年内时事政治。